书摘#1
我在这一节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:怎么可能以无所求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?现在,在布伯、马斯洛、弗洛姆相似结论的启发下,我可以描述成熟的、无所求的关系的特征,并以之为原型来探讨种种失败的关系的本质。
1.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以无私的方式与其建立关系:放下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。在和对方的关系中不要以下面的想法为核心:对方怎么看待我?这段关系对我有什么好处?关系不是为了寻求赞美、崇拜、性欲的释放、权力或是金钱。在每一时刻建立关联的只是双方二者,不受实际或想象中第三方的监察。换句话说,人必须以自己的整个存有与对方建立关系,如果自己有一部分在别处(比如,在考虑关系对关系外的某个人有什么影响),就可以说关系已经失败。
2.关爱另一个人意味着要尽可能彻底地了解对方,体验对方的世界。如果一个人能够无私地和对方建立关联,就能自由地体验对方世界的各个部分,而不是某个符合某种功利目的的部分。一个人把自己拓展到对方的世界,认识到对方是另一个有感情的存有,对方有着自己的世界。
3.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关心对方的存有与成长。通过真实的倾听得以全面了解另一个人,努力帮助对方在和自己建立关联的时刻充满生机。
4.爱是主动的。成熟的爱是爱人,而不是被爱。一个人把爱付出给另一个人,而不是“陷入”对对方的迷恋中。
5.爱是人在世界上的存有方式,并不是与某个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、逃避现实的奇妙连结。
6.成熟的爱来自个体自身的丰富而非贫瘠,来自成长而非匮乏。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需要另一个人才会感到存在、感到自己是完整的、能够逃避可怕的孤独。以成熟的方式爱人的人已经在其他的时刻、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了这些需要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母亲对婴儿的爱,在一个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。这种过去的爱,是力量的源泉,而现在的去爱则是拥有力量的结果。
7.关爱是相互的。一个人若能真正地“转向他人”,他自己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。一个人能把对方带入生命,自己也会变得更充满生机。
8.成熟的爱并不是没有回报。人会改变,变得更丰富,感到自我被实现,存在孤独也得以减轻。通过爱人,自己也得到了关爱。但是这些回报只源自真正的爱,它们也不是爱的原因。借用弗兰克尔的说法,这些回报是自然产生,而无法求得的。
书摘#2
我们太容易假定死亡和意义是完全相互依存的。如果所有的东西都会灭亡,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?如果太阳系终究会毁灭,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为生存努力?但是,死亡虽然为意义增加了一个维度,意义和死亡却是不可混淆的。如果我们能永远活下去,我们也会关心意义的问题。如果经验变成记忆,然后最终消逝呢?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呢?而这正是经验的本质。除此之外,经验还能是怎样的呢?经验是暂时的,人无法活在时间之外。过去会消逝吗?叔本华曾说:“已经存在的如从未发生的一般微不足道”,这种说法正确吗?记忆不是“真的”吗?弗兰克尔认为过去不但是真实的,而且是永恒的。他对悲观主义者感到遗憾,这种人因为看到日历一页页撕下、日渐变薄而感到绝望;他称赞那些保存每一页日历,因每一日丰富的经验而感到快乐的人,这种人会想:“我有实在的生活,而不是未实现的可能性。”
书摘#3
退后一步观看生活,但如果这一步迈得过大,就潜在着某种有害的东西。当我们从生活中抽离,成为疏离的旁观者时,所有事情就变得无关紧要。这个位置被哲学家称为“银河”或者“星云之眼”的视角(或者“宇宙”或“全球”视角)。从这个位置来看,我们和所有其他生物变得渺小而愚蠢。我们只是无数生命形态的一种。生命中的种种行为变得十分荒谬。那丰富、充满体验的片刻在时间的无限延展中变得微不足道。我们感到自己是微小的尘埃,生命的全部也不过是弹指一挥。
这种宇宙视角使治疗师面临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。一方面,它的逻辑无懈可击。自我觉察、跳出自身视角、从远处观看自己的能力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特质之一。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此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一个更广阔和全面的视角通常能让观察者更客观。但另一方面这个视角又让生命的活力枯竭。如果长期站在这个视角上,会使人灰心丧志,若是持续沉浸其中,则可能导致自杀。
哲学的悲观主义传统,就是这种宇宙观点的衍生物。在19世纪,哲学悲观主义的代言人叔本华,采用了这种视角,断言说为了任何目标而努力都是毫无意义,因为目标瞬间就会消失(如果从宇宙的观点来看)。因此,人不可能获得快乐和达成目标,它们都不过是未来的幻影或者是已消逝的过去。难怪他的结论是:“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我们去努力、付出和奋斗……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虚幻,世界终结了、破产了,仿佛一场无法支付其自身并销的生意。”
治疗师能做什么?治疗师能够提供什么以抵消宇宙视角的消极影响呢?首先,关于宇宙视角必然会导致叔本华所说的“没有什么真正重要,因而生命不值一活”的观点,这其中的逻辑其实站不住脚。首先,如果没什么真正重要,那么“没什么真正重要”也并不重要。托马斯•纳戈尔在一篇深入讨论荒谬的文章中,以极度冷静的方式提出,宇宙视角所产生的荒谬感,并不是像其表面看起来那样让人悲观,也并不必然造成极大的痛苦。纳戈尔认为,采用宇宙视角,是我们人类最高等的、最珍贵的、最有趣的特质。它并不会让我们痛苦,除非我们自己造成痛苦。让宇宙视角对我们产生如此沉重的影响,暴露了我们不能够真正意识到这种视角本身并不重要的现实。纳戈尔指出,我们必须真正理解宇宙视角,同时必须了解采用这种视角是人类的长处,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归荒谬的、充满反讽的生活之中,而不是陷入绝望。
书摘#4
休谟以参与生活来消解宇宙观点固有的无意义感,参与生活也是萨特和加缪的解决方法,即所谓的跃入承诺和行动之中。托尔斯泰也采用这个解决方法。他曾经说过:“只有沉醉在生活之中,才能继续活下去。”(注:可能宇宙观点对托尔斯泰的吸引力太强大,所以他在结束这段话时又说:“只要我们再度清醒,就会看到生活只不过是妄想,愚蠢的妄想。”)参与生活也是治疗师处理无意义感的最有效的方法。